进入秋季,各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,儿科门诊出现就诊高峰。儿科挂号患者中,有不少被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,主要集中在学龄儿童。“发热、咳嗽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,家长不要以为只是普通的小感冒。”
医生介绍,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致病微生物。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,以发热、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。
“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出现的症状和普通感冒、流感等疾病十分相似,还有些患儿看起来并不严重,容易迷惑家长,延误治疗,从而加重病情、增加治疗难度。因此对肺炎支原体感染,切不可掉以轻心。”医生提醒,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早期和其他病原菌感染没有明显差别,凭肉眼无法判断是否是支原体感染,必须要在医院进行病原学检测才能明确。
“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治愈,基本不会引发生命危险。关键是及时识别、及时就诊。”专家建议,如果孩子精神状态比较好,体温也不是太高,可以在家吃清热解毒的中药;如果持续高热不退,精神状态不好,或是有呼吸急促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就要带孩子赶紧到医院就诊。
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。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,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
1.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,必要时戴好口罩防护自己。 2.咳嗽、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,或用手肘或上袖等遮挡,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。 3.注意手卫生,使用肥皂、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。如果没有流动水,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双手。 4.流行高发季节,注意室内通风,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,以保持空气新鲜。 5.养成健康生活习惯,适量运动,增加身体抵抗力,注意保暖避免受凉。 6.学校、幼儿园等重点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,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,加强健康监测,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。
(北环幼儿园保健室宣)